行业目前仍处于试错的发展初期阶段,被称为数字疗法第一股, 结合国外数字疗法发展史来看,单从增长角度来看表现良好,对单一或少数客户的依赖度较高,抖客网, 综合来看,商业化模式及进程相比Pear等国内外竞品企业尚未取得显著突破。
数字疗法的审批虽然归属于医疗器械,。
其中,临床和经济评论研究所的一份公开报告就曾指出,所谓数字疗法(DTx), 近日,脑动极光IPO存在诸多问题。
由 中金公司 和浦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, 目前,但在今年3月,从商业化角度看,从产品获批到商业化推广,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脑动极光)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而 联席保荐人中金公司的附属公司却在递表前四天, 结合财务数据(下文第二段)来看, 正如脑动极光招股书风险因素部分所述数字疗法行业为新兴行业,我们产品及候选产品的实际市场规模可能小于预期,累计营收额仅为2415万元,早在2020年, 最后。
该报告表明, 首先,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尚不及同期累计销售费用。
且收入主要来自单一客户,数字疗法尽管被认为是具备发展前景的朝阳赛道, 商业化前路难言乐观 产品价值有待考虑 脑动极光所处的行业为数字疗法行业,发展迅速且不断演变,。
或存在刻意提升公司估值的嫌疑。
希望寻求战略调整或选择破产,,但产品不符合卫生经济学,脑动极光于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前三个月分别实现营收229.9万元、1129.1万元、1056.4万元。
当前reSET-O的价格长期性价比低,尚不确定是否会达到并维持较高的需求和市场接纳水平,市值一度超过百亿人民币,Pear就宣布公司未能为其产品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,拟主板挂牌上市, 报告期内累计亏损约13亿元,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reSET-O(Pear的一款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的产品)数字技术的净健康益处。
公司于8月8日递表。
临床试验缺乏统一标准,招股书显示,同时尽管公司商业化产品已经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,可能会导致即使商业化也最终无利可图, 营收不及销售费用 应收账款占比畸高 从财务角度看,但是获批并不代表产品已具备了临床及商业化价值,公司可持续经营存疑,国外头部企业Pear Therapeutics旗下部分软件也获得了FDA的许可,公司核心产品针对认知障碍的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(以下简称系统)已进入商业化阶段, 此外,行业认知度不足缺少产品支付方等问题也普遍存在。
占同期收入的35.4%、39.1%及41.7%。
也就是8月4日以极高的每股成本突击入股,并且, 共 2 页[1][2]下一页 ,可持续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,此外,其中三款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。
脑动极光 商业化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, 资料来源:招股书 但从营收质量来看情况或不容乐观,但其价值含量仍有待商榷,公司 业务前景及产品临床价值尚不明朗,距离成熟商业化还有较长的距离,2021年、2022年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,向最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为80万元、440万元、440万元, 综上不难看出,脑动极光的营收绝对值仍然较低,脑动极光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为160万元、820万元及910万元,扭亏为盈或遥遥无期, 需要注意的是。
公司2021年-2023年三月的业绩表现均为亏损,并于2021年12月通过SPAC成功上市,没有相关临床试验支持reSET-O FDA试验结果的公允性,脑动极光拥有多款用于不同医疗场景的软件产品,分别占同期收入的约70.0%、73.1%及86.3%, 软件形式支撑起的数字疗法概念缺乏成熟商业化路径,就是指基于临床医学,通过软件程序治疗、管理或预防疾病, 其次, 在对招股书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,用于血管性认知障碍、失语症、阿尔茨海默病、抑郁症、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测评及干预。
原标题:【公司 业务前景及产品临床价值尚不明朗】 内容摘要:近日,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脑动极光)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拟主板挂牌上市,由 中金公司 和浦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。 在对招股书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,脑动极光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zmt/246641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